在中国冷兵器的古代,为了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,许多城市设有二道以上的城门,形成“瓮城”,城墙每隔一定的距离就突出矩形墩台,以利防守者从侧面攻击来袭敌人,这种墩台称为敌台的城防设施,俗称为“马面”。
马面这个名称,首先见于《墨子》中的《备梯》与《备高临》二篇,其中所说的“行城”即“马面”。表明至少在战国时,它已被用于城市防御了。从考古资料来看,最早在城墙上构筑马面的就是燕下都的宫殿区,以后有汉魏洛阳金墉城北壁的“墩台”,但直到北宋才被普遍使用。现存最早的马面实物,见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的“史前中国第一大城”石峁遗址内,将我国先民实际运用马面的时间提前至距今4000年左右。
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因你百科,本站仅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法规。如需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innbk.com/tougao/6480.html
如内容造成侵权、违法违规、事实不符,请联系因你百科进行投诉反馈,一经查实,立即删除。